地球每天消耗的石油量,相当于一条河流,地球是否会越来越轻呢? 天天热消息
2022年,根据联合国人口报告显示, 世界人口 已经突破了 80亿大关 ,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可是世界老龄化依然严重
人类对地球的索取远不止于此,人们每天开采石油用于工业生产,不仅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,而且还对环境带来了 污染 。
不少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,地球每天消耗的石油相当于一条河流,会不会因此变得 越来越轻 呢?
今天就带大家了解问题的真相。
人类与石油
人类和石油的缘分要追溯到久远的 文明古国 ,当时的古埃及、古巴比伦就已经开采了石油,并用于生活当中。
但是当时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,没有认识到石油的真正价值,一直并未普及。
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之后,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。
煤炭等自然资源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,不过,煤炭的转化效率低,对环境的污染大。
有没有一种能源,能够 替代煤炭 的位置,促进人类的工业生产呢?
这种能源资源就是石油,它的转化效率要高于煤炭,运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。
随着人类工业发展的深入,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,国际市场的石油逐渐供不应求,价格也在逐渐攀升。
石油开采
石油也越来越重要,被称为“工业的血液”,如果没有石油,人类的工业将不可能正常运转。
世界上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石油贮藏在 中东地区 ,他们的石油产量,几乎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工业兴衰。
数据统计显示,如今到21世纪之后,人类每天对石油的消耗量大约为1000万吨。
而我国长江的支流——汉江,年径流也不过245亿立方米。
在正常情况下,1立方米的水相当于1000千克,也就是1吨,由于油的密度是略小于水。
汉江流域
因此,人类每天消耗的石油量比汉江一天的流量还大,可见地球消耗的石油相当于一条河流的说法,并不夸张。
试想一下,每天对石油的消耗如此大,10年的时间,就能用掉300多亿吨的石油,100年就是3000多亿吨。
而人类真正 使用石油的历史 ,已经有将近200年,地球的重量是否已经大大减轻了呢?
地球的重量
答案是否定的,地球的质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。
从质能守恒的角度来讲,石油被人类利用之后,只是变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,并不是意味着它真的就消失了。
石油田地质构造
爱因斯坦提出,在一个孤立的系统当中,粒子的动能和静能总体是 不变 的。
当一个物体的能量在减少的时候,它的质量就在减少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根木棍被完全燃烧殆尽之后,就变成了一堆轻飘飘的灰尘,内部的能量也消失了。
与之相对的,封闭系统当中的另一个物体则会获得相应的能量和质量。
假如这根木棍是被用于烧水,那么它的能量就被转化到了水中,质量变为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,大气获得了木棍的能量和质量。
我们可以将地球看作是这样一个封闭的系统,当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,看似是消失了,实则只是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。
宇宙中的地球
更通俗来讲,就好像是一个人喝了一杯水,水变转变为了尿被排出,以及 部分微量元素残留在人体内 。
石油本身是 碳氢化合物 的聚合体,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水,被使用者所遗弃,质量重新回归到地球,相当于“左右倒右手”。
只要逃不出地球,不论人类怎样使用石油,都 不会造成质量的损失 。
退一万步来说,即使这些气体在千万年之后,逃逸到了宇宙当中,对地球本身的质量而言,也没有多大的影响。
“无足轻重”的石油
要知道,地球的质量大约有5.97237✕10^24,法国的石油研究所估计,地球石油的极限值大约有 1万亿吨 (包括已探明和疑似存在)。
石油
即使这个数值翻倍,变为2万亿吨,相对于地球整体的质量而言,只不过“轻如鸿毛”。
因此,人们在一夜之间将这些石油全部用光,也不会对地球的质量造成影响。
就好像一个人在称重的时候,对于脱不脱去穿在脚上的袜子这个问题,显得无足轻重。
这个时候,不少小伙伴很好奇,地球的质量为什么这么重? 它的质量 究竟在哪里?
地球的很大部分重量都存在于它紧密的地核当中。
石油地质构造
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金属元素组成,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,这些金属元素密度高得惊人,质量也超乎寻常。
科学家表示,地核的质量占据整个地球的30%以上,但它的体积占比却低了一半。
人们梦寐以求的黄金,也大多存在于地核当中。
有关数据显示,存在于地球的黄金重达4亿亿吨,平均分为大家,每人能够拿到500万吨左右。
相比较如今人类的黄金储量,地球99%的黄金都在地核当中。
并且,在地核当中还有许多诸如黄金一类的 贵金属 ,再加上其他地层当中的分布,构成了地球的质量。
谁能抵御住黄金的诱惑?
想要真正动摇地球的质量,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地核移开,地球就会因为质量不足导致解体。
不过,这并不现实,不论是现在或者是以后,地球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,比起破坏,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地球的保护。
更何况,人类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,都不会有这样的技术。
目前人类的 钻孔技术 还并不完善,世界上最深的人钻孔洞也不过12公里,地球半径为6371公里,越往下钻难度越大,想要钻到地核,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。
钻孔技术
石油的需求减少
值得注意的是,在人类对石油资源消耗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,不少国家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,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。
那些依靠石油发家致富的国家,也正在 逐渐转型 ,因为他们知道,贩卖石油并不是出路,总有一天会有新的能源会替代原本石油的地位,他们的国家经济会因此衰退。
石油价格攀升却不能卖一辈子
其中卡塔尔已经在转型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,不论是申请举办的2022年世界杯,还是未来的运动会,他们都在试图摆脱石油国的身份,打造世界文化体育中心的形象。
那么什么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呢?人类有没有终极能源?
从我们目前的认知来看,太阳就是 终极能源 。
太阳内部反应
因为从本质上来讲,不论是新能源还是石油、煤炭,都是 依托了太阳的能量才得以形成 。
就拿煤炭来举例,那些植物在吸收了足够的太阳能之后,将这种能量蕴藏在自身当中,并在特殊条件下转化为煤炭。
所以,一切能源的源头都是太阳,科学家也将能源研究领域延伸到了这一方面。
万物生长靠太阳
核聚变 便是人类对这一领域所做出的尝试,此前美国能源研究所已经宣布核聚变实现了正收益,相信不久便能够取得关键性进展。
精心推荐
- 地球每天消耗的石油量,相当于一条河流,地球是否会越来越轻呢? 天天热消息
- 灞桥区豁口小学寒假特色作业展评活动-天天视讯
- 自己修理手机尾插松动了_自己修理手机尾插松动
- 安庆市第二饮食公司双井街水炉点|速读
- 全球实时:取得会计中级职称有什么用
- 天天新动态:南宁市231个项目纳入2023年第一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清单
- 如何解读第二代个人征信报告
- 卡特:联盟曾给我/詹/科/麦每人100万让我们共同参加扣篮大赛
- 全球关注: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武部创新征兵宣传方式
- 防爆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
- 《国之战魂》地图曝光
- 有些律师在法庭上对对方出示的证据一律不认可,你咋看这样的律师
- 奋进2023|优化五大政策组合 推动经济工作稳中求进-环球观焦点
- “BSN五十百工程”正式启动_即时看
X 关闭
X 关闭
产业
-
不用跑北京 在家门口也能挂上顶...
日前,我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—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...
-
“十四五”期间 河北省将优化快...
从省邮政管理局获悉,十四五期间,我省将优化快递空间布局,着力构...
-
张家口市宣化区:光伏发电站赋能...
3月19日拍摄的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曹庄子村光伏发电站。张家口市宣...
-
“张同学”商标被多方抢注 涉及...
“张同学”商标被多方抢注,官方曾点名批评恶意抢注“丁真” ...
-
山东济南“防诈奶奶团”花式反诈...
中新网济南12月15日电 (李明芮)“老有所为 无私奉献 志愿服...
-
广州新增1例境外输入关联无症状...
广州卫健委今日通报,2021年12月15日,在对入境转运专班工作人...
-
西安报告初筛阳性病例转为确诊病例
12月15日10:20,经陕西西安市级专家组会诊,西安市报告新冠病毒...
-
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...
(抗击新冠肺炎)广东东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市全员核酸检测...
-
中缅边境临沧:民警深夜出击捣毁...
中新网临沧12月15日电 (胡波 邱珺珲)记者15日从云南临沧边境...
-
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:致力传承土...
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: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:致力传承土家...